摘要:
出自宋郑清之的《闻蝉》拼音和注音 rn xng dn ku sn chng l , chn zu yng gun d s shng 。 小提示:"人行沌口三程路,蝉作阳关第四声。"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,仅供参考。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阳关:1.地名。2.汉时设置于甘肃省敦煌县西南一百三十里的关隘。 四声:1.字音的四……
出自宋郑清之的《闻蝉》
拼音和注音
rén xíng dùn kǒu sān chéng lù , chán zuò yáng guān dì sì shēng 。
小提示:"人行沌口三程路,蝉作阳关第四声。"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,仅供参考。
翻译及意思
词语释义
阳关:1.地名。2.汉时设置于甘肃省敦煌县西南一百三十里的关隘。
四声:1.字音的四种声调。古汉语字调有平声、上声、去声、入声四类,叫做四声。2.中国的普通话的字调有阴平(读高平调,符号是“ˉ”)、阳平(读高升调,符号是“ˊ”)、上声(读先降后升的曲折调,符号是“˘”)、去声(读降调,符号是“ˋ”)四类,也叫四声(轻声在外)。3.泛指字调。
第四:第四,汉语词语,仅次于第三的次序。
第四声:指普通话阴平﹑阳平﹑上﹑去四类字调中的去声。如'授''璐''宋''套'等字调为第四声。
小提示:"人行沌口三程路,蝉作阳关第四声。"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,仅供参考。
郑清之
郑清之(1176—1251)南宋大臣。初名燮,字德源、文叔,别号安晚,庆元道鄞县(今浙江宁波)人。嘉泰二年进士及第。历官光禄大夫,左、右丞相,太傅,卫国公(齐国公)等。淳祐末年,元兵大举侵宋,郑清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,未能实施,而后退仕隐居,諡忠定,著有《安晚集》六十卷。
原诗
人行沌口三程路,蝉作阳关第四声。
待到日夕蝉歇处,无端促织替渠鸣。
小提示:郑清之的《闻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