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经或不如史,祸福可趋避。”拼音出处和意思

时间:
管理员
分享

管理员

摘要:

出自宋包恢的《送蒙斋赴召六首(其五)》拼音和注音 jng hu b r sh , hu f k q b 。 小提示:"经或不如史,祸福可趋避。"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,仅供参考。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不如: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后面所说的:走路~骑车快。论手巧,大家都~他。天时不如地利。……

出自宋包恢的《送蒙斋赴召六首(其五)》

拼音和注音

jīng huò bù rú shǐ , huò fú kě qū bì 。

小提示:"经或不如史,祸福可趋避。"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,仅供参考。

翻译及意思

词语释义

不如: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后面所说的:走路~骑车快。论手巧,大家都~他。天时不如地利。——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

祸福:灾殃与幸福。指灾祸。

趋避:1.遥见奔马,趋避路旁,疾走回避。2.指趋利避害;趋吉避凶。

小提示:"经或不如史,祸福可趋避。"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,仅供参考。

包恢

包恢(1182-1268),字宏父,一字道夫,号宏斋,宋建昌南城(今属江西)人。刑部尚书。以廉吏,政绩显著著称,同时他也是文学批评家。

原诗

尝闻魏仲英,谓仕欲行志。

后宫权豪等,损去志乃遂。

如云皆不可,隐身是为智。

此志虽可称,一节非道备。

不闻政适人,格心第一义。

如未可与权,当道岂易致。

齐王好货色,孟子不少刺。

导之百姓同,王道真易易。

自实学不明,言与实难离。

何能格一非,适以滋众伪。

最是讲说多,虚文只成赘。

经或不如史,祸福可趋避。

下至不害伯,犹能救时弊。

此可观世变,言之横涕泪。

道本无不通,君子当不器。

小提示:包恢的《送蒙斋赴召六首(其五)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