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逃藏坏絮尚欲索,埋没死灰谁复课。”拼音出处和意思

时间:
管理员
分享

管理员

摘要:

出自宋王安石的《和王乐道烘虱》拼音和注音 to cng hui x shng y su , mi m s hu shu f k 。 小提示:"逃藏坏絮尚欲索,埋没死灰谁复课。"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,仅供参考。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埋没:(动)①掩埋;埋起来:耕地被流沙~。②使显不出来;使不发挥作用:~人才……

出自宋王安石的《和王乐道烘虱》

拼音和注音

táo cáng huài xù shàng yù suǒ , mái mò sǐ huī shuí fù kè 。

小提示:"逃藏坏絮尚欲索,埋没死灰谁复课。"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,仅供参考。

翻译及意思

词语释义

埋没:(动)①掩埋;埋起来:耕地被流沙~。②使显不出来;使不发挥作用:~人才。[近]湮没。[反]发现。

死灰:死灰sǐhuī完全熄灭的火灰,因其颜色为灰白色,用以形容类似的颜色眼睛里那死灰般的颜色忽然不见了,发射出一种喜悦的光。——《七根火柴》面如死灰形容激情已逝,心灰意懒,不再有感情的起伏心若死灰

没死:昧死,冒着死罪。没,通“[[昧]]”。

复课:复课fùkè停课或罢课后恢复上课

小提示:"逃藏坏絮尚欲索,埋没死灰谁复课。"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,仅供参考。

王安石

王安石(1021年12月18日-1086年5月21日),字介甫,号半山,谥文,封荆国公。世人又称王荆公。汉族,北宋抚州临川人(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),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、思想家、文学家、改革家,唐宋八大家之一。欧阳修称赞王安石:“翰林风月三千首,吏部文章二百年。老去自怜心尚在,后来谁与子争先。”传世文集有《王临川集》、《临川集拾遗》等。其诗文各体兼擅,词虽不多,但亦擅长,且有名作《桂枝香》等。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《泊船瓜洲》中的“春风又绿江南岸,明月何时照我还。”

原诗

秋暑汗流如炙輠,敝衣湿蒸尘垢涴。

施施众虱当此时,择肉甘于虎狼饿。

咀啮侵肤未云已,爬搔次骨终无那。

时时对客辄自扪,千百所除才几个。

皮毛得气强复活,爪甲流丹真暂破。

未能汤沐取一空,且以火攻令少挫。

踞炉炽炭已不暇,对灶张衣诚未过。

飘零乍若蛾赴灯,惊扰端如蚁旋磨。

欲殴百恶死焦灼,肯贷一凶生弃播。

已观细黠无所容,未放老奸终不堕。

然脐郿坞患溢世,焚宝鹿台身易货。

冢中燎入化秦尸,池上焮随迁莽坐。

彼皆势极就烟埃,况汝命轻侔涕唾。

逃藏坏絮尚欲索,埋没死灰谁复课。

熏心得祸尔莫悔,烂额收功吾可贺。

犹残众虮恨未除,自计宁能久安卧。

小提示:王安石的《和王乐道烘虱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