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元萨都剌的《次繁昌邑宰梅双溪韵》拼音和注音 f z sn nin zhng , g yo bi l mn 。 小提示:"抚字三年政,歌谣百里民。"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,仅供参考。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歌谣:(名)指随口唱出,没有音乐伴奏的韵语,如民歌、民谣、儿歌、童谣等。 百里:一百里。谓……
出自元萨都剌的《次繁昌邑宰梅双溪韵》
拼音和注音
fǔ zì sān nián zhèng , gē yáo bǎi lǐ mín 。
小提示:"抚字三年政,歌谣百里民。"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,仅供参考。
翻译及意思
词语释义
歌谣:(名)指随口唱出,没有音乐伴奏的韵语,如民歌、民谣、儿歌、童谣等。
百里:一百里。谓距离甚远。古时诸侯封地范围。《孟子.万章下》:'天子之制,地方千里,公侯皆方百里。'后用以称诸侯国。参看'百里之命'。亦谓地小。古时一县所辖之地。因以为县的代称。借指县令。宝剑名。复姓。春秋秦有百里奚。见《孟子.万章上》。
小提示:"抚字三年政,歌谣百里民。"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,仅供参考。
萨都剌
萨都剌(约1272—1355)元代诗人、画家、书法家。字天锡,号直斋。回族(一说蒙古族)。其先世为西域人,出生于雁门(今山西代县),泰定四年进士。授应奉翰林文字,擢南台御史,以弹劾权贵,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,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,左迁淮西北道经历,晚年居杭州。萨都剌善绘画,精书法,尤善楷书。有虎卧龙跳之才,人称燕门才子。他的文学创作,以诗歌为主,诗词内容,以游山玩水、归隐赋闲、慕仙礼佛、酬酢应答之类为多,思想价值不高。萨都剌还留有《严陵钓台图》和《梅雀》等画,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。
原诗
矍铄繁昌宰,曾充观国宾。
儒冠犹破帽,礼服尚垂绅。
澹泊心无愧,清癯目有神。
老随朱绂贵,惊见白头新。
抚字三年政,歌谣百里民。
小提示:萨都剌的《次繁昌邑宰梅双溪韵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