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鸿胪传罢第三声,从此朝臣识俊英。”拼音出处和意思

时间:
管理员
分享

管理员

摘要:

出自明刘珝的《送刘世英南京太仆》拼音和注音 hng l chun b d sn shng , cng c cho chn sh jn yng 。 小提示:"鸿胪传罢第三声,从此朝臣识俊英。"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,仅供参考。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从此:(副)从这时起:~以后|我们的关系~一刀两断。 朝臣:朝臣choch……

出自明刘珝的《送刘世英南京太仆》

拼音和注音

hóng lú chuán bà dì sān shēng , cóng cǐ cháo chén shí jùn yīng 。

小提示:"鸿胪传罢第三声,从此朝臣识俊英。"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,仅供参考。

翻译及意思

词语释义

从此:(副)从这时起:~以后|我们的关系~一刀两断。

朝臣:朝臣cháochén朝廷的大臣

第三:第三dì-sān[thethirdrd;thirdly;inthethirdplace]。复姓。

三声:旧指军中用以传令的金鼓﹑笳﹑铎之声。

第三声: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.江水二》:'每至晴初霜旦﹐林寒涧肃﹐常有高猿长啸﹐属引凄异﹐空谷传响﹐哀转久絶﹐故渔者歌曰:'巴东三峡巫峡长﹐猿鸣三声泪沾裳。''因以'第三声'指令人凄切的猿鸣声。指普通话阴平﹑阳平﹑上﹑去四类字调中的上声。如'板''此''鬼''也'等字调为第三声。

小提示:"鸿胪传罢第三声,从此朝臣识俊英。"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,仅供参考。

刘珝

不详

原诗

鸿胪传罢第三声,从此朝臣识俊英。

东观紬书前太史,南雍造士少司成。

已闻旧学名方著,正爱环滁景最清。

当宁赐麻应不久,暂将囧命命先生。

小提示:刘珝的《送刘世英南京太仆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