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
出自宋梅尧臣的《得馀干李尉书录示唐人于越亭诗因以寄题》拼音和注音 ku y ch zi hn x , qng tng yng m gung j l 。 小提示:"姱娥夜出在寒溪,青铜莹磨光几里。"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,仅供参考。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青铜:以铜及锡为主要成分的合金。青灰色或灰黄色,硬度……
出自宋梅尧臣的《得馀干李尉书录示唐人于越亭诗因以寄题》
拼音和注音
kuā é yè chū zài hán xī , qīng tóng yíng mó guāng jǐ lǐ 。
小提示:"姱娥夜出在寒溪,青铜莹磨光几里。"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,仅供参考。
翻译及意思
词语释义
青铜:以铜及锡为主要成分的合金。青灰色或灰黄色,硬度大,耐磨,抗蚀性良好,可制武器、饰品、铜像及各种机械零件等。
磨光:磨光móguāng用磨料磨物使光滑把铁板磨光
小提示:"姱娥夜出在寒溪,青铜莹磨光几里。"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,仅供参考。
梅尧臣
梅尧臣(1002~1060)字圣俞,世称宛陵先生,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。汉族,宣州宣城(今属安徽)人。宣城古称宛陵,世称宛陵先生。初试不第,以荫补河南主簿。50岁后,于皇祐三年(1051)始得宋仁宗召试,赐同进士出身,为太常博士。以欧阳修荐,为国子监直讲,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,故世称“梅直讲”、“梅都官”。曾参与编撰《新唐书》,并为《孙子兵法》作注,所注为孙子十家著(或十一家著)之一。有《宛陵先生集》60卷,有《四部丛刊》影明刊本等。词存二首。
原诗
馀水之于越之鄙,筑基相对琵琶尾。
琵琶日日有秋声,雁过洞庭风入苇。
南斗戛湖波不起,长刀剡锋碧耳耳。
姱娥夜出在寒溪,青铜莹磨光几里。
朝因吴客幅蒲轻,满纸如蚕书可喜。
小提示:梅尧臣的《得馀干李尉书录示唐人于越亭诗因以寄题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