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
出自唐李益的《夜发军中》拼音和注音 bn y jn sh zh , xing n ku li chng 。 小提示:"半夜军书致,匈奴寇六城。"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,仅供参考。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匈奴:古代的一个游牧民族,与第4、5世纪侵入欧洲的匈奴族有血缘关系或系同一民族,包括中国历史上的戎族与……
出自唐李益的《夜发军中》
拼音和注音
bàn yè jūn shū zhì , xiōng nú kòu liù chéng 。
小提示:"半夜军书致,匈奴寇六城。"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,仅供参考。
翻译及意思
词语释义
匈奴:古代的一个游牧民族,与第4、5世纪侵入欧洲的匈奴族有血缘关系或系同一民族,包括中国历史上的戎族与狄族。据中国史籍记载,公元前3世纪匈奴曾占领从里海到长城的广大地域,并统治蒙古的大部分。
军书:军书jūnshū军中的公文军书十二卷。——《乐府诗集·木兰诗》
半夜:1.夜的中间;特指夜里12点钟。2.一夜之半
小提示:"半夜军书致,匈奴寇六城。"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,仅供参考。
李益
李益(约750—约830), 唐代诗人,字君虞,祖籍凉州姑臧(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),后迁河南郑州。大历四年(769)进士,初任郑县尉,久不得升迁,建中四年(783)登书判拔萃科。因仕途失意,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。以边塞诗作名世,擅长绝句,尤其工于七绝。
原诗
边马枥上惊,雄剑匣中鸣。
半夜军书致,匈奴寇六城。
中坚分暗阵,太乙起神兵。
出没风云合,苍黄豺虎争。
今日边庭战,缘赏不缘名。
小提示:李益的《夜发军中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