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曾原二三子,忍饥依杏坛。”拼音出处和意思

时间:
管理员
分享

管理员

摘要:

出自宋末元初方回的《拟咏贫士七首(其三)》拼音和注音 cng yun r sn zi , rn j y xng tn 。 小提示:"曾原二三子,忍饥依杏坛。"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,仅供参考。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杏坛:1.相传为孔子聚徒授业讲学之处。泛指授徒讲学之处。今喻教育界。2.道家指修炼之所 二……

出自宋末元初方回的《拟咏贫士七首(其三)》

拼音和注音

céng yuán èr sān zi , rěn jī yī xìng tán 。

小提示:"曾原二三子,忍饥依杏坛。"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,仅供参考。

翻译及意思

词语释义

杏坛:1.相传为孔子聚徒授业讲学之处。泛指授徒讲学之处。今喻教育界。2.道家指修炼之所

二三:1.谓不专一;反复无定2.约数,不定数。表示较少的数目,犹言几。3.约数,不定数。谓二成或三成。4.约数,不定数。谓第二或第三。5.约数,不定数。犹言再三,多次。

小提示:"曾原二三子,忍饥依杏坛。"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,仅供参考。

方回

幼孤,从叔父学。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。初媚贾似道,似道败,又上十可斩之疏。后官知严州,以城降元,为建德路总管。寻罢归,遂肆意于诗。有《桐江集》、《续古今考》,又选唐宋以来律诗,为《瀛奎律髓》

原诗

周公昔下士,一饭不遑餐。

四海颂声作,白屋无复寒。

三家柄鲁国,阳虎盗屿璠。

曾原二三子,忍饥依杏坛。

士当察时命,固穷心所安。

何至挟长铗,特为无鱼弹。

小提示:方回的《拟咏贫士七首(其三)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