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子春秋逴逴以日高,余岂能乎无眊。”拼音出处和意思

时间:
管理员
分享

管理员

摘要:

出自明王鏊的《秉之六十初度》拼音和注音 zi chn qi chu chu y r go , y q nng h w mo 。 小提示:"子春秋逴逴以日高,余岂能乎无眊。"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,仅供参考。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岂能:岂能qnng怎能;哪能我岂能反对? 春秋:(名)①春季和秋季,常用来表示整个一年……

出自明王鏊的《秉之六十初度》

拼音和注音

zi chūn qiū chuō chuō yǐ rì gāo , yú qǐ néng hū wú mào 。

小提示:"子春秋逴逴以日高,余岂能乎无眊。"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,仅供参考。

翻译及意思

词语释义

岂能:岂能qǐnéng怎能;哪能我岂能反对?

春秋:(名)①春季和秋季,常用来表示整个一年,也指人的年岁:~正富(年纪不大,将来的日子很长)。②我国古代编年体的史书,相传鲁国的《春秋》曾由孔子修订。后来常用为历史著作的名称。③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(公元前722-公元前481),因鲁国《春秋》包括这一段时期而得名。现在一般把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划为春秋时代。

小提示:"子春秋逴逴以日高,余岂能乎无眊。"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,仅供参考。

王鏊

王鏊(1450—1524)明代名臣、文学家。字济之,号守溪,晚号拙叟,学者称震泽先生,汉族,吴县(今江苏苏州)人。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,成化十一年进士。授编修,弘治时历侍讲学士,充讲官,擢吏部右侍郎,正德初进户部尚书、文渊阁大学士。博学有识鉴,有《姑苏志》、《震泽集》、《震泽长语》。

原诗

昔我与子兮弟南兄北,看云望月兮思其有极。

每怀一晤语兮路远而不得。

兹余乞告来归兮子亦辞此郡章,大衾与长枕兮日夕聚此一堂。

胡为乎限一衣带之水兮欲济而无梁,一年不十会兮怅中心以皇皇。

喜献岁之发春兮将上元节,闹花灯高烧兮弦管噭噪。

嗟耳顺之华年兮亦人生之难到。

子春秋逴逴以日高,余岂能乎无眊。

羌世上之浮名兮曾不可以与谋,彼器溢而餗覆兮乐曾不免乎忧。

谋人国而不善兮宁颠蹶之愆尤,进阳阿之妙舞兮发南国之新讴。

歌舞洋洋而迭进兮曾不知岁月之遒,年年岁岁乐复乐兮与子同寿乎千秋。

小提示:王鏊的《秉之六十初度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