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未及重阳菊已披,梅花数朵映霜姿。”拼音出处和意思

时间:
管理员
分享

管理员

摘要:

出自明末清初屈大均的《季秋之五日承诸族父过赏菊梅分赋》拼音和注音 wi j chng yng j y p , mi hu sh du yng shung z 。 小提示:"未及重阳菊已披,梅花数朵映霜姿。"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,仅供参考。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梅花:(名)①梅树开的花。②指腊梅、红梅等。 重阳……

出自明末清初屈大均的《季秋之五日承诸族父过赏菊梅分赋》

拼音和注音

wèi jí chóng yáng jú yǐ pī , méi huā shù duǒ yìng shuāng zī 。

小提示:"未及重阳菊已披,梅花数朵映霜姿。"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,仅供参考。

翻译及意思

词语释义

梅花:(名)①梅树开的花。②指腊梅、红梅等。

重阳:(名)我国传统节日,农历九月初九日。民间习俗在这一天登高。也叫重九。

未及:未及wèijí∶来不及老师未及说完,下课铃响了∶并未涉及他所说的只是事,而未及你本人

小提示:"未及重阳菊已披,梅花数朵映霜姿。"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,仅供参考。

屈大均

屈大均(1630—1696)明末清初著名学者、诗人,与陈恭尹、梁佩兰并称“岭南三大家”,有“广东徐霞客”的美称。字翁山、介子,号莱圃,汉族,广东番禺人。曾与魏耕等进行反请活动。后为僧,中年仍改儒服。诗有李白、屈原的遗风,著作多毁于雍正、乾隆两朝,后人辑有《翁山诗外》、《翁山文外》、《翁山易外》、《广东新语》及《四朝成仁录》,合称“屈沱五书”。

原诗

未及重阳菊已披,梅花数朵映霜姿。

频将春色添秋色,不惜寒枝作暖枝。

甘苦已教陶令识,芬芳更与阮公期。

竹林相过须沉醉,莫待登高倒接䍦。

小提示:屈大均的《季秋之五日承诸族父过赏菊梅分赋》